独目是什么生肖?
“青红皂白”这个成语中的“皂”字,古代写作“皁”,读音 zào ; “黑”读 hēi 时,也是颜色词,如“墨黑”“漆黑”。这两个词语中“黑”的意思和“皂”一样,都是指像墨、像漆的黑色。 《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皁,黑也。从黑色的颜色,表示义项为黑色。
用现代语言翻译《说文·黑部》这段话就是:“皁,是(表颜色的)黑。‘黑’字本义就是象墨、象漆那样黑。” 类似的,古文字中也有象形字的“黑”,字形像一个人头上扣着一顶斗篷,斗篷呈长方形,上面有两条斜线,表示两鬓的头发,下面一个“日”字形,代表的是人的头颅。整个形象正是“蒙住了自己的脸”,所以“黑”字表示的“黑暗”之“黑”其实是一声之转,意思是“昏暗”。这种意思的现代汉语表达是“黑灯瞎火”、“黑洞洞”。
不过,用这些象形字表达的“黑”,在古代汉字系统中逐渐被抽象化,变成了表示色彩的繁体字“黑”或简化字“黑”,而不再直接表示某种特定的颜色了。 同样,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皂”字,在古人笔下,也是指一种黑褐色的染料。东汉许慎撰写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里明确写道:“皂,染草名。可染缁。从黑,赞声。” “缁”的意思是“黑色生绢”,用黑色染料把生绢染色,得到深紫色的绸缎,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真丝”,也就是“蚕丝”。这当然是指未漂洗过的生丝的颜色。如果用碱水对丝绸进行煮漂脱色,就得到了淡黄色的“熟丝”,也就是我们今日所用的丝绸。
由“皂”字用来指代染布用的染料,又引申出“皂”字新的颜色意义——像丝绸那样的浅黄色。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黄色,比白色稍深的颜色。 正因为如此,古文字中的“皂”字,有时也就写作“缃”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