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是什么生肖?

康溪溪康溪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公”字在古籍中多作“厷”,《唐韵》古红切 ,音公;又《集韵》居宏切,音躬。 《玉篇》:君也,尊也,大也称先生曰「先生」,称道士曰「真人」、曰「道者」,称和尚曰「尊者」。 《礼记·曲礼下》:天子当立七庙,诸侯五,大夫三。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之祖有功烈可称者,六世而祧(音挑)。 孙希旦《礼记正义》:“祧者,升庙之意。”郑玄注:“祖有神主立于堂上者,称“某宫”;祖无神主,每祭祀则设其祖之名于坛上者,称“某庙”。” 也就是说,“公”最初的意思是作为氏族或宗族的祖先受尊重的意思。因此引申为对成人的敬称。

这种解释在汉代的经学著作里得到印证。如扬雄著《法言》:“圣人之官,公侯伯子男,其尊不同……是故以尊称焉。”李延年歌:“北方有君子,来配夫人贤。” 王充《论衡》:“明帝之为太子,既仁孝温顺,天子晚节不坚,垂拱无为,而民自安,斯乃所谓“无为而治”者也。比之“子产执政”,“季札让国”,其德孰若?” 而《春秋》、《穀梁传》等著作中也常把国君称为“公”。所以,从“公”的意义发展来看,“公子”指的是王公贵族子弟。

伍仪馨伍仪馨优质答主

《礼记·曲礼上》说,“天子之妃曰后”,所以太子、君妻都称王后。汉朝以后又增加一种称呼叫“夫人”,东汉蔡邕注汉代礼仪书《汉仪》时说明天子五妃(三妃加二婕妤),其中两位尊称为夫人。魏晋南北朝之后天子四妃改成了三妃。 唐朝时只有贵妃有资格穿“绣袍”(唐武德令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及外命妇才能服刺绣衣),其他王妃都穿“锦袍"。 宋朝时,皇后、皇太后和太子的正妻都可以使用“凤冠霞帔”;而一般命妇只能戴“钿子”。宋代《礼部韵略》载:“主祭冕,妇人用翟褕”(这里的主是“主持祭祀的人”)。可见宋朝时贵妇的服饰也继承了周代以来的制式。

元明清三代没有关于皇后礼服或命妇制度的规定了(明代有《女宪》一书但已经失传),不过从流传下来的画作来看,大致可以复原出清代之前的女服形制——上衣下裳+比甲;而元代的《事林广记》中则记载,贵族妇女穿的“褙子长不及膝”、平民女子只裹头巾不戴帽子……看来这个时期的服装比唐代还开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