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是什么生肖?
“公”字在古籍中多作“厷”,《唐韵》古红切 ,音公;又《集韵》居宏切,音躬。 《玉篇》:君也,尊也,大也称先生曰「先生」,称道士曰「真人」、曰「道者」,称和尚曰「尊者」。 《礼记·曲礼下》:天子当立七庙,诸侯五,大夫三。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之祖有功烈可称者,六世而祧(音挑)。 孙希旦《礼记正义》:“祧者,升庙之意。”郑玄注:“祖有神主立于堂上者,称“某宫”;祖无神主,每祭祀则设其祖之名于坛上者,称“某庙”。” 也就是说,“公”最初的意思是作为氏族或宗族的祖先受尊重的意思。因此引申为对成人的敬称。
这种解释在汉代的经学著作里得到印证。如扬雄著《法言》:“圣人之官,公侯伯子男,其尊不同……是故以尊称焉。”李延年歌:“北方有君子,来配夫人贤。” 王充《论衡》:“明帝之为太子,既仁孝温顺,天子晚节不坚,垂拱无为,而民自安,斯乃所谓“无为而治”者也。比之“子产执政”,“季札让国”,其德孰若?” 而《春秋》、《穀梁传》等著作中也常把国君称为“公”。所以,从“公”的意义发展来看,“公子”指的是王公贵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