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的五行属什么?
仇苏最佳答案
五行的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朝代、时期和流派中有着不同的归属。 先秦时五行属于阴阳家的范畴,其与“金木水火土”相关的概念被称之为“五行之德”,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和它们的衍生物。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汉代。 东汉著名医学家王叔和在编写《脉经》的时候仍然沿袭了这种观念。
而到了唐代,人们已经很少提及阴阳家和它的五行之说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份重要的文献资料——《黄帝内经·素问》。在这份著作中,“金木水火土”已经被具体赋予了象征人体的意义(这里的人包括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这是五行首次以物质的形态出现在中医理论之中。
随后,宋代的《图翼》对《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五行做了进一步注解: “金形气坚重浊而凝,故从革;水性润下流湿,故润下。……木形曲直冲和,火形炎上奋迅,土形宽厚敦实,金形从革锐利,水性润下流通,此五行之气化也。”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者说五个属性)相互融合又各自分离,形成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 这就是中医理论中著名的“五行相生相克”。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黄帝内经》和《图翼》中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金木水火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源头,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五行,“行”是动作的意思。“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在《尚书、洪范》中,对五行的涵义有所阐释,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这应该是我国关于五行最早最有系统的记载。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均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而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并因此不 断周流运化,推动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构成了世上万物生长、变化及消亡的过程。中医学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五体、五华、五方、五季、五气、五味、五色等系统化的五行属性的系统学说。“生”是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内经、 生基篇》对五行的相生关系作了如下概括:“生之者,其气足也,化之者,其气行也;生化之,气,政令也。”它的相生顺序是:木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
“克”是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其克也同类相及”,它的相克顺序是: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不能超越自己的顺序去生而被后者所生,则有受制被克之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生物圈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关系,亦即现代生物学中所说的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