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还能持续几年?
我们这代人是看着包工头们是如何把一个个项目从黄变成绿的,从绿变成黄的。 1994年我在北京东三环边上长大,旁边有个朝阳公园。当时东三环还没修完,旁边都是荒地。我记忆里一直荒坡,然后突然出现了奥运主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还有水立方等等,当然还有我喜欢的奥运火炬。
2008年奥运会让我觉得我的祖国真牛逼! 后来慢慢建设,我去了外地读大学,每次回去都能看见旁边的荒地变成高楼林立。不是夸张,真的一眼望去完全变了个样子。 再后来,我去了广东工作,眼看着广东的地铁修到地下几百米,世界最深地铁。 我还亲眼目睹了湛江,这个广东海边城市是怎么建起了跨海大桥,把市区与孤岛相连。 而如今我又回到了北京,又见证了北京的地铁修到了大兴,而高铁通到家门口。
是的,我能见证一个城市的蜕变全靠祖国的建设。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国家这样,对土地如此珍惜。国外很多大城市都是填海造地,而我们却用一块是一块。 以前在工地上干过,深更半夜的,我和工友们数着一块块混凝土板,一天三车,一公里路面,5公分厚,20公分宽。6个人一车,一个小时能铺10个立方左右。300多个工人,24小时连轴转,才能确保工期。
我还记得,我们的工地晚上12点前收工,算早的,很多工地通宵作业。那几年,我们赚了钱,国家也在发展中赚到了我们的血汗钱。 现在,我虽然不再从事建筑行业,但每次回家都能体会到我们国家建设的速度。京杭运河江苏段四改三工程如火如荼,三峡大坝建成以后长江之水天上来,高原铁路建成之后雪域高原变坦途,港珠澳大桥飞架海天,雄安新区拔地而起。
我庆幸生在这个时代,见证了这个时代,我也相信,有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铁路、公路、港口还是网络基站的建设,中国都保持着全球领先的节奏,强大的基建实力,让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被称之为基建狂魔,也让国人为之骄傲,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在建基建项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那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基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未来中国还能保持基建狂魔的节奏多少年?
对重大建设项目,比如铁路、地铁、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属于相对固定资产投资,这类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投资主要用于形成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通常只有在需求旺盛和有能力承接巨额债务的情况下,才会启动大规模的建设,根据国家铁路集团公布的数据,2021年前10个月境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45.69亿元。
虽然铁路投资不像前些年动辄8千亿元以上,但是仍然属于非常巨额的投入,而且铁路建成后的运营,仍然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中国高铁仍然亏损,从2017年-2020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2020年亏损额超过950亿元,今年上半年仍然亏损215亿元,虽然铁路建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是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铁路的建设可以拉动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长期看仍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不过目前中国大部分铁路仍然处于扩张和更新迭代阶段,盈利的年限仍然较远,而且其它重大建设项目也是如此,比如公路、地铁、港口、机场等。
建设这些项目可以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本地居民的人均收入,虽然建设本身仍然是亏损的,但是可以为本地政府创造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些重大建设项目,还具有改善本区域的交通和通信环境,可以提高本地的宜居度、人才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很多中小城市之所以能够吸引外地人前往购房落户,轨道交通和5g基站的建设,有着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