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男人很萎靡?

冉明卉冉明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一句梁启超的话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吾中华乃世界之文明国,非徒称雄于亚洲,即为亚细亚之代表。”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我们要做文明古国,或者东亚病夫的代名词。而是说我们不仅是文明古国,还要做文明的代言人,向这个世界输出我们的价值理念与制度体系! 所以,要理解为何中国男士如此萎靡,必须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说起——这个起点就是鸦片战争。

自宋明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士绅阶层一直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虽然也有“华夷之辩”之类的争论,但大多时候还是自诩为天下中心。但是,西方的船坚炮利一下子就打乱了这种自我定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不仅仅是向西方学习技术,更是要向西方学习的勇气和力量(或者说自信)。于是,从林则徐、魏源开始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制度和技术背后的价值观,即如何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来激励人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

接下来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尽管这些运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没有一场像太平天国那样把矛头指向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运动。尽管近代以来中国在军事、技术和经济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一个更致命的落后被发现了:思想文化的落后。

从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新式学堂到后来的京师同文馆,再到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学堂,我们可以看出晚清乃至民国政府意识到制度上的落后不仅仅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还在文化教育领域,所以他们试图通过培养一大批熟悉西方体系的精英人士从而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和人们的思维观念。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就在于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反思,而五四运动的火光照亮了现代性进入中国的大门。不过,这扇门已经被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封建残余势力也在竭力阻拦。

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文明面前,一方面有追求全面西化的激进主义,如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的同时也要“充分吸收西方文明”;另一方面,又有反对全盘西化的保守势力,如张君劢提出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以图“独立自治”。

就在新旧力量纠缠之际,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时代开始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经难以支撑起塑造民族灵魂的重任,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迅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无论是主张西体的自由主义者,还是坚持中学的保守派都在这一时代凝聚了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消灭了法西斯,也让国内民主与科学的呼声更加高涨。1946年,当国民党当局拒绝签订双十协定后,国共内战爆发。民主与科学在革命者的号角声中进入了每一个村庄,同时也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之中。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一种全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正在中国大地逐步确立起来。

谷烊谷烊优质答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博弈史,谁的智力更高就能以更小的体力消耗获取利益(具体可以理解成吃的食物、睡的大姑娘数等)。这个逻辑不仅对于人类社会是正确的,对于动物世界来讲也同样适用。

从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来讲,人类的进化已经证明了智力的重要性,因此,人类中每个人的智力在不断上升,那么每个人的平均体力就理所当然的不断下降。

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祖辈人,在60、70岁时依然可以下地干农活,但是现在呢?普遍老人要么在家休养要么跳跳舞。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祖辈人普遍体力大,其中个体之间的体力也有差别,谁的体力更大的就能获取更多利益,因此体力大的人生存率高,更可能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使得体力这一基因被遗传下来,随着代际的变化,人越来越能干体力活。

但是到了父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此时整个社会已经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人类已经开始利用简单的机械能替代或者助力人来完成以前依靠人力完成的任务,此时的体力对于获取利益的支撑作用已经开始下降,而智力的作用开始上升。

比方说原来两个人耕种1亩地,每人1天能产10个馒头,一共20个,现在其中一个人去操作一个拖拉机耕种这一亩地,因为拖拉机有6马力,1天干完还有一点力气打个小盹;另一个人则需要1天去干1天的活,晚上10点才能回家,拖拉机的发明让两个人一天干完之前两个人干1.5天的活还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自然拖拉机是更明智的选择。

而能够操作现代耕种工具的人肯定需要有更高的智力,否则怎么知道油门开多大,方向盘怎么打?因此,此时整个社会中个体的智力水平开始上升。

到了现代,这个逻辑更加凸显,一个开挖掘机的司机一天就能干出10个壮劳力的活,而且还不累;同样,一个设计师可能1年拿下的订单,一个生产厂一年就能生产不出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正在变懒,我们的子侄辈人再想干农活可能连力气都没有了。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越先进的社会人类越懒。

在这个规律下,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仅仅是产生的先后和程度的差异。因此,中国人变得很懒是必然的。

中国的计划生育比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早很多,因此,中国的独生子女也更多。这就产生了两个现象:一是中国父母可以全部把精力投到唯一的孩子身上,可以无限制给这个孩子提供各种支持,从而使得中国的孩子在智力上可以获得更多投资,成长速度更快;二是因为这些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可能因为担心孩子累着,而不敢也不能让孩子干重活,从而在客观上限制了体力的增长。

两个原因叠加使得,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人变得更具智慧(当然这里面还有教育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因此,中国男人变得更懒也是必然,因为相对于外国男人,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男人变得更聪明。

当然,任何一件事情有利也有弊,中国男人智慧的提升也是一样。人类社会在进化初期是弱肉强食的阶段,体力在人类社会生存中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因此,当智慧的增长超过体力增长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均衡,进而造成在男女人群中出现供需失衡。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女人是选择一个有头脑、会挣钱但没有体力的男的,还是选择一个很肌肉、很有体力但头脑简单的男的呢?很多人可能都会选择前者,这样这个女人在一生中就可以不用干太重的活而依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物质生活。

而如果一个女人选择了一个很智慧、很有钱的男人,在婚后发现这个男人因为缺乏体力而有性功能障碍的问题,于是这个女人会不自觉的希望有一个体力更好的男人来替代有智慧的男的,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很多有智慧的男人在婚后被有体力的男人替代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