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怎么区分五行的?

桑闻慧桑闻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造字时,把字的结构分成五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有关于五行的记载:“象形者,画其形状也。日月星辰,山陵江海,形也;字象其物,日月星也。”可见,五行的概念最初是从汉字结构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五行的结构呢?我们看看东汉王逸在注释屈原《离骚》时说的这段话:“辰,龙星;辰,房星。”(屈原《离骚》王逸注)又看过晋代郭璞在注释屈原这句话时说的话:“辰,房星;昴,毕星。”(《楚辞·离骚》郭璞注)我们知道,辰在古代指地支的第五位,也就是现在的属龙。而昴、毕就是西方的白虎七宿之一。古人将白虎七宿中的昴星命名为“辰星”,将毕星命名为“昴”。

当古人发明了“辰”“卯”等字后,按照干支顺序和五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将第一个字定义为“土”,第二个字定义为“木”,如此推类下去。到了“寅”这一支时就出现了“火”字,因为“寅”对应的是春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而东方属木,木生火。到了“午”这一支就定义成了“火”字。这样,一个完整的五行相生的链条形成了!

后来,人们发现有的字结构中找不到“土木水火”这四种元素。怎么办呢?许慎提出“四象”的概念来补充:“四方上下谓之宇,古者观斗建之始,以正方位……谓东南为巽,西南为坤,东北为艮,西北为乾。故天地之位,亦曰东南西北。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四维乃阴阳之中,故曰‘四方’。”于是,“四象”就成了五行之外的第六元素。同时,许慎还列举出具有“四象”的字作为例证:“‘行’‘远’,‘高’,‘上’,‘下’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序》)

牛恩诺牛恩诺优质答主

常用汉字笔画为1~16划,而5的倍数值为5、10、15。以5、10、15作为标准数值,分析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或字根的笔画数,可将汉字分为:木、金、火、水和土五类。字型五行不是以整字的划数来定,而是以字义、字根或偏旁(部首)的笔画数来定。

1、木:字根或偏旁的笔画数为4画或9画,属木;

2、火:字根或偏旁的笔画数为3画或8画,属火;

3、土:字根或偏旁的笔画数为2画,17画,32画等(2的倍数皆为土);

4、金:字根或偏旁的笔画数为1画,6画,11画,16画等(余1皆为金);

5、水:字根或偏旁的笔画数为7画或12画,属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