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寂寞是什么生肖?
这个谜语很有意思,答案也令人玩味。 首先明确一点,答案是鼠,为什么是鼠而不是别的动物呢? 因为“寂”字上面一个“宀”,下面一个“夕”,而“宝盖头”的谜底是“鼠”,所以是“鼠”;“夕”的谜底是“兔”,所以“寂”的谜底和整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子鼠卯兔”。
这个谜语在字形上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它在含义上的解释却是相当巧妙的,这种解释方法在我国民间非常常见,比如人们常会问“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你是十二生肖里的哪个?”——“我属老鼠”等等。 在我国古代,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并且计算干支纪年。每个年份都有一个相应的符号,如2016年为农历丙申年,其对应的干支记法为“丙申”;而每个日子都有一个相应的符号,如正月初一记作“辛未”。这些日期标记都是按照阴阳历算的。
如果将干支纪年和阴阳历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每个年份每一天的公历日期。如农历甲午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为2014年2月9日,就是“甲午”与“壬寅”的组合。 如果将某个月的干支记法依次排列,就得到了该月的一个“干支表”,如二月: “辛丑”表示公历2月3日——“立春”;
“癸巳”表示2月5日——“雨水”; “甲午”表示2月6日——“惊蛰”。 以此类推。 但是这种方法到了月末就会出错。因为阴历每个月都是有三十天的,而干支记日法只有二十一天。当出现个别月份“闰月”的时候,就会出现“干支纪日超过30天”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干支表”进行适当加工了。
古人发现每月初一新月的出现时刻大致在农历十四至十六之间(在闰月时初一是十五或十七),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加一字”的变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就是在“干支表”的最后加上一个字——以“丙”为例,那么“乙未”之后的字为“丁酉”,再后的字为“戊戌”……以此推类。 这样就算解决了每月初三之后“多出来的一天”的问题。
而在每个月最后一天,则采用“送旧迎新”的方法,即把当天的第一个时辰的干支作为本月的最后一刻时间的标识。如二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在“己亥”,则当日凌晨零点正为“庚子”,此时二月结束,三月开始。 新一月的第一天往往是节日或者假期,因此古人就用节日名称或特定称谓来代替这一天的时间。如正月“元旦”、“春节”;二月“元宵节”等。而“清明”、“春分”等则用来指代月份或者季节。
这句谜语的谜底是“子鼠卯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