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骨草起什么作用?
串骨草,中药名。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祛风通络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湿疹疥癣,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关节不利。 别名 鸡冠刺、鸡冠草、小蓟草、野大麻(《草木便方》),老鹳嘴、老鸹嘴、老鸦嘴(《中国药植图鉴》),野苋菜、老鹳菜、地木耳(《辽宁主要中药材志》),老鸭嘴、老鹳草(《山东中草药手册》),臭草(《四川中药志》),五叶草、天篷草(《云南中草药》)。
[1]【来源】 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老鹳草的全草。 [2]【采集】 春夏秋三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3]【性状】 全株有茎枝7~9个,细长,圆柱形,淡绿色至黄褐色,有纵棱及白色毛茸;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茎下部叶片多脱落,中部叶片较大,呈阔卵圆形或菱状圆形,边缘有锐齿,上面有白色茸毛,下面无毛或有极稀的灰白色绒毛。气微香,味微苦。 以植株粗壮,紫色,无污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稍扁,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4~5列细胞构成,细胞长方形,顶端细胞较厚,向下渐薄,并含黑棕色颗粒。海绵组织宽约60μm,细胞形状不规则,含草酸钙结晶和黄色至红褐色的颗粒。主脉特化,弦面上表面有皱缩纹理,下表面有一凹陷的气孔带。
粉末特征:浅黄色。①腺鳞披针形,头部8~9个分泌腔,囊壁深灰色。②非腺毛单细胞的占1/2左右,直径11~23μm,壁厚,略扭曲,表面有横脊和沟槽,两端常有倒钩。③复管状腺毛较少,长约150μm,直径40~60μm,管壁由多层细胞构成,内含橙黄色的分泌物。④草酸钙晶体呈菱形,长方形及菱状三角形等,有时重叠复合。⑤纤维多成束,直径10~20μm,壁厚,木栓化。⑥具缘细胞和网状细胞中常可见到黄色至棕黑色的颗粒。
[4]【化学成分】 老鹳草全草中含槲皮苷、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杨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己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棕榈酸、亚油酸、月桂胺、桂皮氨、丁香醛、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豆甾烯、菜油固醇、胆碱、肌醇、乙酰辅酶A、3,4-二羟基苯乙胺、3,4'-二羟基二苯乙烯、多酚化酮、苯骈三氮唑和苯骈四氮唑等。
还含有挥发油1.8%,蛋白质和氨基酸14.5%,胡萝卜素0.0001%,维生素C 50毫克%,维生素B1 0.01%,维生素B2 0.03%,维生素PP 2%,钙0.04%,磷0.02%,铁0.01%。还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的含量较高。
[5]【性味归经】 辛,平。 入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用于治疗肠炎,痢疾,肝炎,肾炎,泌尿系感染,糖尿病,咽喉炎,结膜炎,痤疮粉刺,疖肿,烫伤。 外用可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淋巴结核,痔疮。
【用法用量】 0.5~1两。内服:煎汤,5一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