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糕有什么作用?
谢邀,这个真不知道。不过作为在广西生活了40年的北方人,就讲讲自己对广西、对桂林的些许了解吧。
第一个想到的是刘三姐。据说在旧社会,穷人家孩子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许多孩子刚出生不久就被弄断一只手或一条腿,以便日后可以卖个高价。而有些父母没钱给孩子做手术,就把孩子带到河边,挖一个坑,把孩子放在坑里,再盖上一层土,让孩子自生自灭。 而有的孩子在被出卖后,因为其残疾,被人买回去当奴隶使唤。也有个别幸运的孩子被好心的人家收养。但不论怎样,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是悲惨的。
到了近代,虽然社会进步了,然而由于贫穷,一些人家的孩子在成年前仍然要经历一场“手术”,那就是把孩子的手臂或大腿用刀具割开,放入香料和药物后,再用纱布包扎好,每天蒸煮。这样,等到孩子成年时,那个部位就会留下难看的伤疤,成为他们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 据老人讲,这种手术十分残忍,孩子受尽痛苦,但是,只要忍一忍,十几年后就不用再遭罪了。可是,如果家里实在太穷,等不到那时,那孩子就只能一辈子带着残疾的身份了。 据说,刘三姐就是这样被做成的。不过,她聪明伶俐,而且歌唱得好,所以最后没有被卖出去,而是被一户姓刘的人家抱养了。
第二个想到的是阳朔的遇龙河。这是条小溪流,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夏天时,人们赤着脚踩在上面,感觉舒服至极。于是,有人灵机一动,想出了用树叶包着米然后放在河中漂洗的好办法,这就有了现在的“桂米”。 用叶子包米不是阳朔独有的。在瑶区,我见到过同样的生产方式。只不过那里的叶子里包的不是白米,而是紫红色的糯米。
第三个想到的是桂林的米粉。到桂林不吃米粉简直对不起自己。桂林的米粉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据说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其实,米粉虽好,但是太粗,不容易消化。小时候,我第一次吃米粉,觉得不好消化,于是问大人这是什么做的。当时大人们觉得我很好笑,说我是北方人,不懂,米粉就是大米做的啊!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是细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