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门?

厍枫珊厍枫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按照2017年统计结果来看,北京的胡同数量应该为3954个(未包含岔道、死胡同),而名称中带有“门”的达579条。 虽然“京味”早已不在,但是作为四九城的原住民,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胡同里的模样——那些东西都还保留着,只是加了院门,换了石栏;拐角处的茶馆已经改成了小卖铺,但是门口的那棵大树还在;偶尔还能碰到提着鸟笼遛弯的大爷……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保护文化古迹”的概念,只觉得这些寻常百姓家很亲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建设的需要,这些有味道的地方逐渐消失不见了。 找了一下午的资料,发现关于北京的胡同名字与门的记载有很多种说法,不过都比较模糊且没有细节,因此也无法判断哪种说法更准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的内容,当时(明朝)北京城里有七门八窗,可见每座城门里都有若干街巷以“门”命名,而每个城门都有八个向外的岔道口,每一个岔道口又有若干小街小巷分支出,故而称为“八窗”“八道之街”等等[1]。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北京城的胡同应该是3954个。 但是这种方法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北京城区那么多地方叫“门”。比如某片住宅区被高耸的高楼包围,里面只有两个出入口,且这俩口子也都有字(一作“一门”;二作“二门”)。又比方说某些学校、医院等机构也有以“门”命名的,如北大南门、清华西门……这些用词明显是后来才有的,说明明代时这些地方并没有被称作“门”。

另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老北京所谓的“门”其实是“墩儿”,指的是一座座的土丘。据《日下旧闻考》,明代北京外城共有十四门,内城有十二门,而清嘉庆年间修葺四门时的碑记显示,内城各门“下临深堑,上叠重峦”,可见这些门都是夯土而成,底下是实心的。既然如此,为何不称“墩儿”呢?因为这些地方早就被开凿出城门了! 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来支撑这两种观点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只好作罢。 其实不管是多少条胡同吧,反正我的少年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对那儿有感情的。这些年总是听说这里拆了那里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希望我的后青春能在那里再度过。 我想,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大杂烩,有钱的人住在高档小区里,没钱的在这里混也能找到一席之地。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在慢慢改变,但是至少我在国外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外对中国城市的评价就是“There are rich people and then there is me.”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