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哪天填志愿?
高考后选大学是门技术活,这里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很多大学在招生时会对报考考生所在省份有名额限制(称为省控线),如果本省的考生报名人数少,学校就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如果本省的报名人数多,计划人数就不会变化或少量减少。各省的录取线和位次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情况是位次的分数越高,录取的把握越大。
其次,不同的学科门类对于高考分数的要求是不同的,拿同样的分数报不同的专业,被录的机会会有多大区别等等问题都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思考。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呢?
一、确定志愿填报的原则 如果家长已经有了打算让孩子就读的专业,那就好办了,直接按照专业的录取要求去筛选院校即可。不过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这么明确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设定几个志愿原则了。例如可以这样设定自己的志愿原则——
①尽量报考优势学科;②不出省;③首选城市,其次学院;④服从调剂。
二、确定意向院校 在确定了志愿填报的原则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填报哪些院校了。这时候需要先收集与目标院校有关的信息,然后决定是否报考该院校。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收集信息——
① 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建校时间、地理位置、学校规模等;
② 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历年录取分数及排名,可通过学校官网、省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网站以及一些教育机构网站进行检索。 三、确定填报的志愿 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要报考的院校,接下来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填报具体的志愿。一般来说,一个学校在每个省份的招生录取数量是有限的,为了保险起见,可同时填报该校的不同专业,提高被录取的概率。如果实在没有信心同时填报多个专业,那至少也要填报一个热门专业和两个保底专业。
四、检查是否有误 等所有的志愿都填写完成后,一定要认真审核是否还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确保万无一失后再提交志愿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