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跟着浮动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即利率如何定价的问题。央行给商业银行设定基准利率,这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水平的中间目标,而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当银行的融资需求比较旺盛的时候,利率就会升高;反之,利率下降。但央行设定的利率不能无限制的提高或者降低,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央妈在设定基准利率时会考虑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物价水平、GDP增速、失业率和外汇占款等。当然这些指标都是宏观上的统计数字,那么它们是如何影响利率的变动呢?我们以CPI为例看看央妈是如何调节利率的。一般情况下,价格水平上涨时,利率会有相应的调整,这实际上是流动性调节的结果。因为价格上涨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减少资金的价格(利率),二者此消彼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来观察存款利率的变化。
从历史数据上看,通货膨胀对存款利率的影响确实非常明显,2007年CPI暴涨阶段,银行存款利率也一度飙升,此后随着通缩到来,利率又迅速下滑。不过目前通胀水平处于低位,且通涨预期不强,继续大幅上升空间不大,因此降息降准空间有限。
除了CPI以外,GDP和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GDP代表经济增长的能力,而失业率的上升一方面代表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投资机会的减少,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利率的下降,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GDP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值的情况下,美联储仍然大举降息。
最后还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外汇占款。目前中国仍处在国际收支顺差状态,这一方面我们确实挺佩服IMF的,这么高的贡献率居然没让人民币升值。虽然国际间汇率是作为调控内外部平衡的一个工具存在的,但我们也不能排除未来出现逆差的状况(出口导向政策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其实是很小的),届时外币资产会减少,为了保持资产的稳定性,资本金会增加,利率必然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