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有卵泡?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研究哺乳动物月经周期的时候,也困惑了很久很久! 首先明确一点,婴幼儿(包括幼年哺乳动物)虽然存在卵泡,但并不发育成完整的卵巢。这主要是因为性激素合成酶系(如芳香化酶、P450)的活性很低甚至没有活性导致的,因而性激素(雌二醇、睾酮等)很难形成。因此虽然卵泡存在,但不会出现周期性的雌激素分泌高峰。 然而卵泡却会长大。以小鼠为例,出生后3天,卵泡的大小相当于成年大小的64%左右;出生后7天,相当于129%;而出生后14天则达到最大值,相当于成年大小的181%。这个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出意外,在14天内就应该能够观察到卵巢中雌二醇的分泌。 但实际观察情况下,除了一些特殊类型肿瘤外(如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通常不可能在正常婴幼儿体内发现雌二醇分泌。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尝试,我们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通路并没有被完全关闭,而是被抑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抑制因子会缓慢降低,从而逐渐开启激素合成通路。而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如肿瘤发生),抑制因子的来源受阻,通路无法关闭,于是就只能处于被永久抑制的状态。由于此时原料已充足,在卵泡内即可合成雌二醇。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正下着雪,我在办公室对着一堆实验数据欣喜若狂的样子。
在没有性激素作用下,卵泡能长大,并能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但是不能成熟。 至于原因嘛……太简单了。生殖道都闭锁了,怎么排出去啊? 所以,别以为宝宝小小的身体就无所不知。其实她们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