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新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曰:“从二口。” 凡名之属皆从名。 段玉裁注: 名,人之所自称也;言二人相名尔。此则称己之名也。故其引伸之凡称谓之词曰名……凡名为辞。辞者辩也。古人之名,不过数十字而已。
王念孙疏证曰: “言二人相名尔”者,《春秋公羊传》文。公羊子谓“名者,言两人相别问也”,故许书云“相名”焉。今《公羊》作“相与名”(见《释诂》下)。《穀梁》则作“名彼斯也”(见《釋诂》上)。然则《公羊》之“别问”当是“名”字之误也。《左氏·定公元年春王正月》“宋人使乐婴如君取盟”,传云:“如君,往见君而与君共盟。”杜预读如为去声。案《公羊》此文本作“何言乎如之何”,《榖梁》此文本作“何以不称名”,则“如”皆当作“名”。又《僖二十八年》“晋师克卫”,《左传》作“晋师克夷”,杜注亦以“夷”为“如”字之谬。按“名”之言“明”也。“明”之为解,《释言》、《释训》通言之矣。 名自姓生,故从二口。凡名之属皆从名。名,明也。二人共明君、父、师之义。
《广雅·释亲》:“姓,名,别也……”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有专论,可参看。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人的名字由姓+名组成,其实是不对的。周朝时期中国人取名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姓+氏+名(或者说是氏+名),另一类就是姓+名了;到了秦汉之后基本上是以姓+名的结构为主,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目前还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