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pe大好还是小好?

仲新仲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PE,全称为“Price Earnings Ratio”即市盈率的意思,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PE的高低究竟是怎么影响股价的呢?

一般来说,投资者更愿意用比较直观的倍数来观察公司市值的情况。对于A股市场而言,由于发行时23倍的市盈率的“铁律”的制约,很多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只有10几倍甚至更低。所以一般我们讨论PE的大小都是和上市以来的平均估值做对比来看待问题的。如果当前股价高于历史平均估值水平,我们就说是高估;反之则是低估或者合理。 当然,除了考虑当前的估值水平以外,还要考虑到企业的成长性,两者结合才能对股价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判断。而关于企业未来成长性的预测,则更多的需要分析师对企业未来的营收、净利润进行准确的预估。所以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估值的测算以及企业盈利预测这两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对于一只个股来说,当它的PE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时属于高估状态,此时投资者应该选择离场规避风险;而当它的PE处在历史的较低水平的时候,则是低估的状态,此时的买入机会要大于卖出机会。 但是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判定PE所处的阶段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很明确的答案,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确定现在的PE是否已经高估或低估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几年市场的波动状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大致推断目前的市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以上图为例,这是上证指数在2005年6月到2014年底的一段走势,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段期间内上证指数经历了两次大幅下跌和一次小幅上涨。其中第二次大幅下跌的时间段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上证综指一度跌到了1664的低点。而第三次小幅上涨的幅度并不大,并且持续时间很短,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图中仅显示了上证综指的走势情况,但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知道大盘的动态位置大概处于什么区间以内——在2007年的最高点和2005年的最低点之间(包含)。 此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段时期内,上证指数有两次达到了30多倍的PE。第一次是2007年中旬,当时的牛市行情达到顶峰,大部分个股的估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膨胀,这次的高估一直持续到2008年初的大跌后才得以平息。第二次是在2009年末至2010年开始,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为了救市,国家出台了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导致股市一路飞涨。最终,上证综指在2010年1月冲破了3000点的关口达3178的历史高点后便开始持续回调,直到2014年才再次回到了这个位置附近。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的股价,它在某个阶段出现短暂的高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否真的过高则需要综合考量其所处的环境,比如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等等因素后再下结论。 如果单从PE的角度出发来判断是否高估的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毕竟PE只是反映了一个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指标而已,并不代表其今后的盈利能力会一直处于高水平上。只有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后才能给出较为准确且理性的建议。

优质答主

对于PE而言,不能单独以大或小来评价好坏。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情况,同样一家公司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我认为一个企业(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健康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资金的周转速度。如果这两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称之为健康的呢?一般来讲我们考虑的是两个指标:一个是资产负债率(负债比)低于50%,另一个是流动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大于1.2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算是比较好的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