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肖有什么生肖?
“西肖”是广东地区民间对西方宿星的简称,亦称“西官星”或 “咸池”。在唐代的数术著作中又称“白虎”、“七政”等;在宋代的《五经大全》中称之为“金神”。这些名称虽然不同,但所指均为同一组星座。 西方宿星共7 个,即奎、娄、胃、昂、毕、觜、参(见图3)。古人根据它们在夜空中的位置变化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4 季。每年太阳由东向西移动,经过某宿时,该宿就在东方天空的“日出”方向;日落入西山之前,它又在西方天空的“日没”方向。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行游”来判定季节的变化。
以立春为例,当太阳进入奎宿时,这一天为立春节气,农历新年正式开始;而当太阳进入毕宿后,就进入了春分节气,所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其他各节气的判断方法都一样,例如立夏,就是太阳进入胃宿的那一天。冬至则正好相反,是太阳进入奎宿的那一刻。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所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为依据的,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反。以上算法只是近似于现今的公历农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但古人已经意识到这种算法存在的误差,所以在实践中又创造了“加时法”,也就是把每个季度的第一天作为“中气”,分别命名为“立春中气”、“立夏中气”等等,然后以这4 个中气确定四季。如用加时法推算立春,就是先求出立春中气“春分”,再减去一天便是立春节气。
除了加时法,还有月令法和置闰法。月令法就是按每个月初一为月初,推定节气。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这种方法在公历纪元前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却不能准确反映节气变化的规律。 至于置闰法,则是每隔一段时期(通常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通过增加一个闰月,使月份和季节变化尽量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