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对应五行的什么?

卢婕观卢婕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当初学中医的时候也看过类似的介绍,不过当时看得比较粗浅,印象也不是很深了。 中医理论中,人的皮肤是受经络和穴位控制的。这些经络和穴位有一些是与脏腑相连通并相互作用的。从经络穴位的角度来说明皮肤与五脏的关系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现在的人学习中医大多都只学了针灸或方剂,对于经络穴位的学习大都浮于表面,记得不甚清楚。要说明皮肤与五脏的关系有些困难。这里就说说我自己当初学中医时,从书中看到的一段关于这个问题的描述吧。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中说“....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部分腧穴,均有直接通连脏腑的部位,可以通过刺激这些腧穴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注意:此段文字出自原书第四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十四页,非我自己改编。)

这也就是说,从经络角度看,有少部分腧穴是有直接通连脏腑功能的。从这些腧穴的反应情况是可以间接观察判断脏腑的情况的。 那具体是哪几条经络不通呢?书上接着说“手太阴肺经蕴热,出现鼻尖红赤、发热;胃热气滞血瘀,表现为胸腹部疼痛、口干、口苦;任脉淤阻,则见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如果某条经络发生了病理性改变,那么对应的皮肤上会有相应的病理改变的。通过观察这些病理变化是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的。(注意:此处所说的病理改变并不是指疾病,而是指某些症状群。)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的患者来找您就诊,说他口干欲饮,喜欢冷饮,您观察发现他舌质红,苔黄干裂,就可以认为他是热重于湿,可以给他开清热祛湿的药;但如果这个病人不但口干,还伴有口臭,大便干结,就可能是阴虚内热了,需要滋阴清热。这两个病人都是“口渴”,但前面那个是实热,后面一个是虚热,治疗却是大不相同。前者适合清热生津的药物如天花粉,淡竹叶等,后者适宜滋阴清热的药物如麦冬,玉竹等。

翁华军翁华军优质答主

中医学把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的五气相联系,称为“五脏应五气”。同时又把自然界分为五方、五季、五气、五色、五味,而人体分为五脏、五官、五体、五华、五神,把自然界和人体的这两个“五”再联系起来,称为“五脏应五方五季五体”。

具体说来,北方、冬季、黑色、咸味、肾、耳、骨、发、志、水气相应;东方、春季、青色、酸味、肝、目、筋、爪、怒、木气相应;南方、夏季、赤色、苦味、心、舌、血、面、喜、火气相应;中央、季夏、黄色、甘味、脾、口、肉、唇、意、土气相应;西方、秋季、白色、辛味、肺、鼻、皮、毛、忧、金气相应。这就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外应五方、五季、五体的五个功能活动体系和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人如果患了肾病,就会黑皮、水泻,耳听不清,骨骼乏力,头发枯萎,两足逆冷,常常梦到坐船或到水里游玩;如果患了肝病,就会青面獠牙,目不明亮,经常口苦,两胁和少腹作痛,两肢关节麻木,爪甲脆裂,喜怒无常,形体消瘦等。这就是内脏病变反映到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表现,也是诊断内在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一个人如果患了某种疾病,从他身体的某些外部表现上,就能够诊断出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