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看打雷?
“五运”中,木、火、土、金、水五个要素按照规律进行循环,其中每个元素分为阴阳两个阶段,这样,5个阶段一共就是10个环节,称为“十天干”: 甲(阳)、乙(阴)、丙(阳)、丁(阴)、戊(阳)己(阴)、庚(阳)辛(阴)、壬(阳)癸(阴)。 然后,在每个节气里分别配上一个天干作为该节气的代表。
立春——甲 立夏——丙 立秋——戊 立冬——癸 小寒——壬 雨水——甲 惊蛰——丙…… 可见,在二十四节气里,每6天就有一个打雷天气,而且几乎全都是在晴天;在一年之中,基本也是六天一个周期。所以,古人根据这个特点,将打雷天气命名为“霹雳”,并造了一个字——“霹”。 用现在的话来解释这一现象,是在晴天的条件下,高空的暖湿空气强烈地向上运动,到达了雷电产生的高度,从而引发了打雷。
不过,打雷的天气可不是天天都有的。在一个节气里,有时候有打雷,有时候没有;在同一节气内,有的年份有打雷,有的年份却没有。这就是因为气温和湿度这两个重要的气象指标,是有季节变化的。当气温或湿度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才会出现打雷的现象。所以打雷是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节之分的。
以北京为例,平均每年出现打雷天气的数量大约为24次,最多年份(27次)和最少吃年(20次)相差无几,基本上6天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打雷。从春季的谷雨到深秋的霜降,是打雷比较频繁的季节,冬至和小寒期间则很少出现。这正与我国北方春播、夏收、秋收和冬储的特点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