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属于哪五行?
一、姓氏溯源 刘 汉姓源头,出自祁姓陶唐氏,尧帝开始以刘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陶唐氏,尧之先,尧初封陶,至舜,姓陶唐氏”。 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始命舜,禹为辅相,禹锡颛顼氏之子曰高阳,号为颛顼元孙高阳氏,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 陶唐氏是一支古老的部落,其远祖可以追溯到神农氏炎帝。当尧继承帝位后,国号陶唐,氏亦谓陶唐,其子孙以国为氏,称陶唐氏。或曰唐,是为江苏泗洪县留园刘氏之源渊。
二、历代迁徙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设置三十六郡,在关中地区设置陇西郡,辖境相当于今甘肃临洮以西、天祝以东及永登北部地。西汉时期,陇西郡辖十五县,包括今甘肃临洮县的洮河以南诸地。汉武帝在位期间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平凉)。东汉时期,因避世乱,陇右诸族复归汉朝。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以凉州刺史部雍州牧统管陇右各郡事务,并设立雍州都督府,雍州长史兼任关西都督,统领关中诸州兵马。曹魏代汉之后,统治者为了拉拢人心,对归附的匈奴人实行“以夷制胡”的策略,以匈奴人率众归汉有功而受封为王,给予他们很高的政治地位。于是大批匈奴人进入中原腹地,定居下来,他们被分别编入汉人的户籍中,从事农耕生产,成为曹魏政权的主要军力之一和纳税主体。
这一时期的匈奴人得到很好的安置和发展,社会也比较安定。到西晋之时,匈奴人在中原地区的势力不断扩大。此时位于甘肃东部、陕西西部一带的西戎羌人实力也很强大。西晋时统治者曾先后派兵征伐,但收效甚微。后来羌人联合起了匈奴人一起对抗晋朝军队,使得西晋无力攻伐。至此,匈奴人和羌人都拥有比较强大的实力。他们的强大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匈奴人。
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40年),匈奴羯赵石勒击败前燕,俘获太子冉闵和他的皇后董氏。随后将二人送至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囚禁起来,不久便杀死他俩。至此,冉氏家族在历史上消失。这次事件的起因源于皇甫徽劝梁犊攻打冉闵,因为梁犊与其兄梁草是冉闵的姻亲,两家本来就有矛盾。于是梁犊借故起兵,攻打冉闵。此次叛乱使冉闵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公元352年,前燕主慕容俊派遣大将彭彪进攻冉闵,包围了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当时冉闵的军队疲弱不堪,无法抵御前燕大军的攻击。冉闵的亲弟弟冉韬提出投降,遭到冉闵的拒绝。最后冉闵被迫突围,冲出重围后率残部的十余万百姓向南迁徙,到达幽州(今北京附近)。途中由于缺少粮食,民众大量死亡,到最后只剩下一万人左右。抵达幽州后,冉闵投靠了汉人郭翰。
三、姓氏变迁 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大举内迁,与汉族融合。南朝宋武帝刘裕就是鲜卑族拓跋氏的一支。当时中原地区有众多的鲜卑人聚集之地,他们以部落为首,各自建立政权,互不相属。北魏太武帝时,征服了柔然汗国,将其并入版图。北齐文宣帝高洋死后,其弟高湛即位后改姓娄。其子高纬即位后,追尊高洋为先帝,复姓高氏。这个时间段的刘姓是一个单独的姓氏。
唐朝武则天当政期间,因其母姓武,遂下诏以其祖为姓,上承汉制。于是武氏一族荣耀非凡,其他带有武则天堂号的人家也水涨船高。其中不乏有皇室血统之人。但是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已,武氏皇族在战乱中衰落了下来。等到北宋初建之际,武氏已不复当初之盛况。
宋代以后,刘姓作为皇帝赐姓出现于史书之中。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昭告天下自己出身低微,特意把马姓赐给功臣马忠。而马忠本是刘邦的庶出儿子刘交的后裔,这样朱元璋把自己和刘交联系起来,显得自己血统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