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五行怎么看?

宣妙宣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姓”的五行,《三才五格》等起名书上都有介绍,这里不必多说;这里主要说说“氏”字的五行,关于“氏”字五行的看法,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氏”从“示”部(古文字“示”“氏”通假),“示”为祥瑞之象,所以“氏”属火; 二、“氏”从“之”部,“之”为“走之”,“走之”的五行属于火。 历史上关于“氏”的五行为火的观点主要是以上两种。

2、现代有很多学者认为“氏”的字形演变是由“之”或“示”演变来的,据此得出“氏”属土的结论。如李玄逸著《姓名学》[1]中即主张此说,并认为“古代的姓和氏没有严格的区别……后来,姓的主要功能保留了下来,而氏的内容扩大了”。其实这种观点是受现代汉字考据学的影响,因为现代汉语中很多“之”字和“示”字已没有区别了,故将这两个字混为一谈。但是作为古文字的“之”与“示”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必须分清。

3、上面所说均建立在“之”与“示”字形相近的基础上,但如果“之”和“示”旁加一横是什么意思呢?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示部》中说: “示加一画以为之者,助其声也……凡诗言‘祈之’,礼记‘祭某’之文,皆谓祭时施人之义,则此加一画之本意,盖指事以明之者也。后世因加一画,遂衍为姓。” 从这里可以看出,段先生认为“氏”的第一笔一竖,在古代是表示用手拿东西的动作的,并且这个动作只是表示“助其声”——也就是起辅助作用,不是主要意思。他把“之”部的字归到“示”部。而且他还指出,这种加一横的做法是为了造字方便。因为“之”和“示”笔画太多,写成繁体就更麻烦了。

根据段先生的观点,这种加一横的做法应该是后起的形讹。既然如此,这种加一横的“氏”字就应该算作后人简化字。那么它的五行应该按照简化的原则来判定——既不是金也不是木,而是水。这是基于对古文字结构的分析得出的结果。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姓氏的原始含义是很丰富的,经过长期使用,这些含义大部分已经消亡或者模糊,但人们仍能用不同的字体来记录它,以此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当字形变得简单了之后,原来的信息就淡了,新的信息就浓了。这就是现代姓名学中经常用偏旁来判断五行方法的根源。

卢婕观卢婕观优质答主

1、数笔画: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哪个字有缺五行就直接加上相应的字。比如孩子名字缺少水,那就加上一个三点水的字。

2、用字形意:这种方法也是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文字的形意来推测五行。比如木字旁的字都算木,草字头的字都算木,金字旁的字都算金,火字旁、四点底的字都算火等等。

3、用音韵:这种方法用得比较少,就是如果姓中某一个音缺少了,那么名字中可以加上相应的音。比如有些男孩姓李,就取名字中带有女字旁或者女字旁的字,使名字中阴柔的音多一些,跟姓中阳刚的音相配。

4、用八卦:这种方法就更少见了,就是通过八卦来推测五行。

5、看笔画:笔画是汉字最基础的部分,很多字的笔画都是很特殊的,如四画、七画、十二画、十四画、十八画的字都是比较特殊的,如果名字中带有这种笔画的字,那么就应该分析其五行。例如四画的字多为金,七画的字多为火,十二画的字多为水,十四画的字多为土,十八画的字多为木。

6、用音韵:音韵也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发音,发音的不同也会影响字的笔画。

7、用卦象:卦象是易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卦象可以推测事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推测人的命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