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应补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现在已被很多人所了解并运用。“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生”是形容其运行过程和规律:“木生火”“火生土”… ;而“相克”则是对抗、制衡的意思:“木克土”“土克水”… 在中医应用中,五脏对应五行,而五味归五脏(见《黄帝内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摄饮食来调节体内五行的平衡。比如:
1.肝火旺盛的人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调节肝气,如醋拌芹菜能起到平肝散瘀的功效。
2.脾胃虚弱的人,宜吃甘温之品,如山药、糯米等食物,少食寒凉之物。
3.肺虚咳嗽者,可多进食百合、银耳、山药等养肺滋阴的食物。 除了食物之外,中药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五行药。比如治火的药物里就有黄连、黄岑、栀子等清泻心火的药物;
养木的药有枸杞子、山萸肉、桑葚子等;
培土的药有甘草、山药、薏苡仁等等;
水润火燥的药物有玄参、生地、麦冬等;
金克木的药材有小叶丹皮、青蒿、虎杖等;
水克火的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五行药——“土”。这个“土”不是我们认识的土壤中的“土”,而是脾土。因为在人体内,脾胃属于中焦,是运化水谷之精微,输送营养物质到全身的一个重要脏器。
由于脾胃主运化的功能,故称脾土或太阴土。中医认为,脾气具有升腾之功,能够化生为气,滋养其他脏腑,如果脾气虚弱不行,就会引起气血亏虚等疾病。因气的功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所以为了补充我们的元气,我们必须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多吃一些补益脾气的食物,如玉米、马铃薯、蚕豆、黄豆、扁豆、豇豆、红枣等。 总之,我们在运用五行学说指导养生时,一定要记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一基本的运动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