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以什么为准则?

简一峰简一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企业中没有什么准则是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的宗旨应该是盈利,只有企业盈利了才能持续经营下去,为股东(企业所有的出资人)创造回报。任何以员工为中心的言论都是耍流氓,员工和企业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成长空间以及合理的薪酬报酬;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当然,企业也不能只顾着赚钱,忽略了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如果这样,你只会失去你的员工,你的客户。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关注员工,关心员工。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关注”并不是指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有百分之百的满足度。因为,第一,企业没有权利要求员工做他不愿做的事情;第二,企业也没有能力满足员工一切诉求。企业能够做的,是明确告诉员工他的诉求哪些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无法被接受的。

例如,某公司规定周六周日不允许加班,但是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必须提前申请,经过批准才可以。这就表明了公司对于加班的态度——允许加班,但有条件限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有限制条件的加班并不会对员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所谓的人本管理,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只要职工提出,不管是否合理,都无条件满足。结果导致企业乱成一锅粥,利益相关者都不满意。这样的制度非但不考虑员工的感受,而且会让员工感到极度不满。这跟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完全相悖。

荣芳荣芳优质答主

企业是以效率为准绳的团体,从管理的观点来看,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团体的团结一致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个人的独立性、成员之间的友爱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是对团体的效率有贡献的东西。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这则古老谚语就典型地指出了团体的效能问题。一个和尚自己一个人挑水自己喝时是非常有效率的,他能喝到足够解渴的水。两个人时抬水一起喝,比两个人都挑水自己喝要省力得多,而且能够喝到更多更好的水。

但如果再多加一个和尚,情况就变了。人数增加,用水量增加,到河边抬水的路程也要加长。这样,抬水这件事本身就成了重活脏活,和尚们就会觉得抬水吃亏,从而不愿抬水,结果“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这是由于人数增加使原来的合作关系由正效用变成负效用所造成的。如果三个和尚当中有一个愿意承担抬水的义务,那么“三个和尚”就有水喝,这是通过内部重新调整成员的分工程序使抬水的合作关系又变成正效用。

团体本身有优有劣,合乎人们利益的团体人们要参加,不合人们利益的团体人们要脱离,这就产生了团体成员的流动问题。有人加入,有人退出,这是团体变动的正常现象。如果团体变坏,人们大量退出,就威胁到团体的生存。如果人们渴望加盟,团体又不让进,团体就有膨胀裂变的危险。所以,团体必须有选择成员的标准和程序,并设法提高团体的吸引力,而成员也必须有衡量团体的标准并力争加入优良的团体。这是保证团体效能的重要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