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经常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很多时候是因为饿、困、累、冷、热、疼、尿了或者便便了,需要妈妈及时照顾、安抚以及清理。 但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宝宝哭闹—— 睡眠异常,比如睡眠颠倒、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等; 出牙期可能会因为牙龈肿胀不适而哭闹,可以给予冷敷减轻症状; 不爱洗澡可能是对水或者清洗过程有恐惧,可以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尝试一下,洗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 可能只是想和妈妈多呆一会儿,因为妈妈离开的时间再长,对孩子来说似乎都是在一瞬间,所以不要小看宝宝的能力哦! 宝宝在4个月大时开始萌生意识,能分辨亲密度,开始知道谁是他/她最亲近的人并依赖这个人。此时如果妈妈出现突发状况(生病、出差、工作忙等)不能陪伴宝宝,那么宝宝就会通过哭泣来提醒妈妈“我在你身边,你不能再不理我了”。 宝宝在出生后3~6个月期间会逐步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如果这个时期突然更换照料者,尤其是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料宝宝,那么宝宝很可能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从而出现烦躁、易怒、哭闹不断等情况。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应该注意检查以下事项: 有没有大小便失禁?要及时处理。 衣服是否穿得太紧,影响到宝宝的正常活动?要及时换洗。 环境是否过于嘈杂,或者光线太亮?要适当处理。 有没有饥饿、口渴?要及时调整。 小宝宝会不会想自己玩?不要让宝宝一直哭,以免过度疲劳。 是不是生病了?要及时就诊。 总之,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要学会观察,发现宝贝哭闹先找原因,再解决问题,这样才不会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