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大结局如何?

颜卓贤颜卓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要说在电视中的清朝帝王,最让人感到爱恨交加的是谁?当然是四爷雍正!要说他有什么让人喜欢的地方,当然是他的能力,为康熙雄才大略的延续者,为康乾盛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人家也是有狠心的一面,为求上位不择手段,甚至连自己的兄弟都不会放过!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即位,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图睿文俭武恪慧仁皇帝。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生母为华妃姚子静氏。他虽然是庶出,但人品、才能俱佳,备受康熙器重。在诸位阿哥中,康熙曾说“胤禛秉性坦诚,直率无愧”;称赞他“为人质厚、性纯、温和”。胤禛自幼学琴下棋,好读书,喜书画,在诸皇子中,可谓才学俱佳。他的老师陈泰,是博学鸿儒,理学名臣,史官、文学家。在老师们的熏陶下,胤禛“好学不倦,手不释卷”。

政治上,康熙帝对胤禛十分重视,十七年(1678年)十月,康熙帝在塞外打围时见胤禛随侍左右,非常高兴,回到京都后即对其晋封且“特亲爱之”。之后,康熙帝以出经学、开博学鸿词科为名,将许多重要章奏委托胤禛管理。随后,又参预机要,授胤禛办差大臣之王简。

十九年(1680年),胤禛因办理刑部事务勤奋周密,得到太子胤礽称赞。两年后,胤礽被废,胤禛“心救太子”,力陈太子被废之由不应归咎太子本人。在二十七年(1688年)任总理政务大臣时,整顿亏空,受到议论。他亲自调查,据实回奏,所清算之案,均得合理解决。后在二十九年(1690年)的武英殿黑瓦事中,遇到三皇子胤祉与侍郎吴鉴相互欺罔,将胤祉严谴、吴鉴革职。此后,胤禛的声誉日高。

登上皇位

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康熙帝崩,遗诏传位胤禛。二月,胤禛即位,改元雍正。当时,争夺皇位的动静虽已平息,但争夺皇位后遗留下来的政潮隐患远没有消失。即位伊始的胤禛,面临的是一个大混乱的世界:朋党之争、文字狱、九子夺嫡、官场腐败、国库空虚。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胤禛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针对康熙末年“官吏贪酷成风”的严重腐化现象,他即位后立即实行“严惩贪酷”的政策,并三次严谕督抚,“朕惟振刷耳目,必先重制宪典,有如冬宵肃威,示天下之以谨”。当时,京官袁毅犯贪,其同党浙江粮道柯柱、江苏河道总督玄觐因犯私财数十万,皆遭牵连。总督鄂尔泰、福建巡抚范承勋等,亦因存粮冒领平仓透支等款,在获罪革职的同时,被逮捕监候。通过一系列严惩巨贪的案件,胤禛树立了新生皇帝的威仪。

与此同时,针对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官壅于官、政治混乱的积重之势,雍正帝采取“严刑峻法”与“宽释笼络”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对结党谋私、反抗朝廷的乱臣贼子,他以“痛恨至极,不忍潜默”的心情,“律以重刑”,“摧折其奸谋,摧挫其伪众”。但对效忠于朝廷的汉大臣,则“酌其品格,分别委用”,使大家“咸谅于心,共矢忠诚”。通过这种宽释笼络与刻刑峻法并举的措施,使雍正当即稳定了局势。

为求万世之功

然而,对于政治腐败、国库空虚等难题,单纯地依靠杀几只鸡儆猴的严刑峻法是不能彻底解决的。于是,为求万世之功,以图久安长治之业,胤禛提出了“宽严相济”的治国之策。他强调要“严于刑法,宽于征敛”,并“训谕藩臬”,使地方官“知所儆畏,民无妄加诛求”。同时,“屡疏陈言,以息征偿为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胤禛即位后,一方面 “振刷耳目,重制宪典”,严惩贪腐,另一方面奏请归还各省巡抚、巡盐御史等有关权力,并“量行减价,暂息征偿”,稳定了市场物价。同时,他还“诏复周官乡职,兴治本之方”“敦复古教”。

这些都是当时有针对性的善政,旨在通过旧纲常礼教复辟前朝“小康”之治。其中,“息征偿”、“饬家教”、“敦复古圣之教”等都直接关系当时社会经济秩序和封建纲常礼教诸方面,对于社会稳定、恢复发展经济关系甚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