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话故事?
在我们的眼前有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也有那些听说的,而那些神话故事却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仍然那么的优美、那么的吸引人。
在古时,科学并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便编出了各种神话故事来美化这些自然现象,并且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去触犯神灵,要敬而远之。而现在的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吸取教训,感悟人生。
我国的神话故事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而最经典的则要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等,从上面所选的故事就能看出来,我国的神话故事基本上都和自然现象或自然地理有关。
阅读神话故事,可以增长人的见识,感受其中的无限魅力。不仅如此,故事中的主人公那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值得学习。
在故事《共工触山》中,共工为报仇,不惜撞山,明知无法做到,但依然去做了,这就是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我们正在慢慢丢失的。如今,我们有太多的学生选择了放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就将学习的希望一步步扑灭,而有些学生虽然肯学,但坚持的时间又有多长呢?从故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要坚持,更要懂得如何去正确地、有目的地坚持。
神话故事充满奇异的色彩,往往不可思议。在《神笔马良》这个故事中,马良所拥有的只是普通的神笔,而他所画出的物象竟可以活动,这是什么本领?可见神笔确实非同一般,它能画出鬼,能画出天,能画山,能画河,还能画鸟兽鱼虫,然而,神笔又是谁的呢?答案自然是不能确定的,而它的来历也就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增加了其神奇的色彩。
神话故事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故事的《精卫填海》中,太阳神炎帝的女儿精卫,由于去东海游玩,失足坠海而亡,她的灵魂化为一只精灵的小鸟,每天叼一粒灰尘投入海中,想要把东海填平,让逝世的妈妈不再流泪。这只小鸟只有小小的身体,而所要填平的东海却广阔无垠,力量相差悬殊,正如我们日常中所见的许多灾难,小小的力量又如何去战胜那强大的自然呢?可是精卫从不言败,每天叼一粒灰尘投入海中,从不停止,正是这种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她名垂青史,为人们所传颂。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神话故事形式尽管各不相同,但大都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现如今,科技日益发达,人们对大自然的理解比从前更加深刻,神话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童话故事,但其中那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永恒不变的。
篇二:
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化故事,又称神话,民间传说,自古有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诸神的一种宗教观念,体现出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现象的本质认识,对于自然神的崇拜以及对于先天真美的追求的幻想。
从古到今,在人们眼中神化故事是充满了天地玄黄等神秘色彩,含有极奇异的语言描述和极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的人物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有诸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法力无边等奇异的特征。故事不仅富有浪漫情调,更富于幻想色彩。古时的神话故事是原始氏族社会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产生了最初神话信仰,在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想象力将自然力幻化为不同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格化的自然神,对自然神进行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宗教观念和行为准则,对自然神进行崇拜、祈祷、祭祀等等,以求自然神庇佑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等。
由于神话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的是远古氏族社会的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以及周围的事物未能正确认识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其中包含了古人类的许多幻想和假想,所以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被定位为“迷信”、“无知”的反映。
文章:
炎黄子孙的称谓的由来: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我国中原地区生活着一个叫“蚩尤”的部落。他生性慓悍好斗,曾率领他的部落南下侵虐众部落。在战乱中,“蚩尤”被中华民族的共主黄帝挥剑斩杀于涿鹿(今河北省北部)之野。共主黄帝取得胜利后,将“蚩尤”头颅压在水泊之中,三十年而蛟龙生。“蚩尤”亡故三十年之后,他的后裔造反,被汉族人为“蛟龙”。因为“蛟龙”是“蚩尤”的化身,于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就有了“蛟龙”的传说。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和“蛟龙”传说有关。古时,黄河之中有一条恶龙,每到端午节这天,它就要兴风作浪,淹淹死很多渔民。天帝派天后娘娘迎接鲤鱼精去渡化恶龙,鲤鱼精将恶龙斩为三段,化为虬龙,飞入云霄,成为天上的飞龙。后来天帝觉得它功莫大矣,就和鲤鱼精定下了端午日投龙仪式,纪念它除尽黄河恶龙,保佑渔民平安,此后,历代相传而成民俗,称为“鲤鱼跳龙门”。由于“龙”居深海,难以常伴人们身边,人们便把“鲤鱼跳龙门”后的变化附会在“蛟龙”身上,使之能随时出现,以护佑人间。这就是现在“蛟龙”的来历和“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