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在五行属什么的?
“伟大”这个词,一般认为是由两个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伟”和“大”——构成,且这两个语素都有其本义及其引申义。 “伟”字从人的旁站得比较远;而“大”字的正立形象像人的正面站立的形貌——可见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人的“身型”之大小;当人们再进一步考虑“心量”、思想境界或人生追求的时候,才用“大”来表示与“小”相对的范畴。
因此,“伟”所强调的是人在世间的行动能力(体力)的大小,包括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力量等生理指标;而“大”所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即对周边事物产生的作用力及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有多大,以及人内心世界容纳东西多少的问题。 “伟”主要侧重于一个行动能力的强弱,它强调的是一个量的积累或者质变的过程;而“大”则更倾向于一种状态,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一种抽象的量值概念。 如果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的话,就是一个人既有强大的行动能力又有博大的胸襟,这才能体现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伟大”。 那么,“伟大”的五行属性究竟应该是哪一个呢?根据上述论述可知:
一、“伟”的五行属性为土;因为该字的部首为“亻”(即二划);《说文》中称此部为“人也。象臂胫之形。”段玉裁注解释道:“凡言也者,皆兼形体而言也....”由此推论:“伟”的五行属性亦应属于土;而且是一个阳性土(属阳的土具有强力的行动特征)。这与《说文解字》中对“伟”的解释相符:“伟大,壮也”,又曰:伟,奇也。故此我认为应该把“伟”理解为阳性的刚健强劲之土。
二、“大”的五行属性应为阳火(或阳水);理由如下:1、“大”与“太”在古代同音通用,都是读dai三声,(古无n韵母,所以n在普通话里就变成了an\ang等),如太上老君的“太”就写作“大”;2、大,太也;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3、大: 指水广;水深。《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首,……径三千里,入于海。”孔传:“大谓广远。”; 指空间广阔。《史记·高祖本纪》:“西入咸阳,烧绝栈道。”张守节正义:“大谓广远,此言断绝,使人不知往来,示无所还,以免袭击之患。”; 指时间久远。汉贾谊《过秦论》:“以乃取天下,而大定之。” 4、此外还有: 大,盛也--《说文》 大,甚也。凡大之属皆从大。--《广韵》 天之大老也。--《公羊传·昭公十二年》 大父光,考父康。--《左传·僖公三十年》 又如:大老(长辈;老前辈);大匠(工匠的首领);大尹(楚官名,相当郡太守);大司马(古代重臣;兵部的别称);大学(大的学校。后泛指学校);大人(尊称长者);大夫(古时爵位,后用以尊称有地位的人) “大”既可以是刚阳之气亦可是指阴柔之美。如果非要找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大”是属火的而不是属水的(或别的五行的)的话,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第一、我们讲宇宙万物皆有阴阳两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太阳和月亮也是阴阳两体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不仅构成了白天黑夜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而且还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和湿润。所以说大属于阳火或阳水这一说法是有待商榷的。 第二、我查了辞源,发现“大”在甲骨文中最初的样子像一个圆环里面有两个点,表示车轮,车轮是阳具,因而可以推出:大即是车轮转动起来所产生的力量或者说能量就是这种强有力的阳刚之美,也就是所谓的行动能力(体力);而这种强大而又具有破坏性的阳刚之美自然需要由阳气或阴气来维持运行了。 第三、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天人合一”之说。所谓“天之道”其实就是自然万物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又相互作用着影响并决定着彼此的发展方向乃至命运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道"法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