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点位是什么意思?
点(或称基数)是进行股价指数计算的基础,一个基准点值通常由该指数的第一个数值减去该指数的第一个基点的差值得到。 例如,上证综指第一次指数上涨2006.594,第二次下跌3178.348,两次之和减去第一次得出的数值就是第一个基点。此后每一次上升或下降超过基点的数值都是新的点数。由于每次指数上涨和下跌都有对应的基点,将每一点的数值相加,所得总和就是指数的点数或位数。 当指数运行至下一个基点时,点数加一,指数的位数自然增加一位。当指数上升到上方阻力位附近或跌至下方支撑位附近时,会出现振荡调整现象,此时指数的位数不变但点数会发生变化。 这种在指数上下震荡过程中,其点数和位数的变化情况就称为指数的点数法计算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指数在区间范围内的波动情况以及涨跌幅。其缺点是没有体现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不能完整地描述投资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没有考虑投资者对后市看法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交易行为变化。
同时,以点数表示指数水平时,不同指标的计算选择、基期的确定等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对于相同的情况如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新兴市场中,具有发展中的所有特点,包括结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等问题。运用简单的理论和方法可能并不能完全解释目前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而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