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上海庙吗?
没有,过去有个上海城隍庙,现在没有了。 上海现在的城隍庙是2003年重建的。 以前上海的城隍庙在旧城厢内方浜中路上的道前街(原方浜中路),庙宇宏大,有四进殿宇和东西厢房,还有塔、桥等建筑,香火极盛。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和新移民把上海称做“Hankow”(汉口)或“Shanghai”(上海),但“上海府”这个名称一直延用下来,直到1945年才正式命名为“上海市”。
民国时期,地方当局为了巩固统治,将城隍神作为“护城神兽”进行宣扬,使它成为上海人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二月,都有大型庙会,俗称"出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点起灯笼,沿门求福。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上海《新闻报》记者张鸿年在报道中称: “今春之‘出会’,规模远胜往年……自南门至南苏州路,两行夹道,每道共约三十里,沿途设摊,约二百余所……” 1947年的“出会”更是盛况空前,上海《大公报》报道说: “本埠正月‘出会’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每年除正月十五日外,尚有十七、十八两日,今年因农历闰六月,故多增一日。”
这些报道都清楚地说明:上海城隍庙是在老县城的范围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的扩张,城隍庙的地域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老城北门一带。市政府决定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城隍庙。于是,在旧城隍庙的正北面,建造了新的城隍庙。
文革期间城隍庙被用作工厂,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1988年,城隍庙整修并重新开放。 但游客再也看不到当年那座宏伟的建筑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