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信贷风险?

宣雪宣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客户群体的风险,也就是贷前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主要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否良好;

2. 项目审批的风险,主要是审核部门在审核过程中是否存在过于随意或失之严谨造成的决策性失误(如对于同类业务给予不同的审批结果等),以及在具体业务操作中的程序、要件等方面的瑕疵,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 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合同条款的拟定是否周全、合同内容的约定是否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违约责任是否合理等问题;

4. 贷款发放的风险,主要包括贷后管理是否完善、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银行是否存在违规的操作环节(例如贷客部的客户经理私自放款、财务部会计违规做账等)等等;

5. 贷款收回的风险,即考虑到贷款无法如期归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处理等。

当然,以上只是简版的贷款风险点的梳理,更为详细专业的内容还需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去执行和不断完善。

佘若天佘若天优质答主

在存在严重道德风险,且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时遭遇困难是难以避免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弥补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贷缺陷,从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一)发挥政府在小企业信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从国外经验来看,公共征信体系的建设主要有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征信体系主要是市场主导的。这些国家普遍在19世纪中后期建立了征信机构,政府对其管理采取的是“宽松型”的事后监督和指导方式,即政府只制定非常原则和非常一般性的法律,对征信机构的经营内容、方式不作具体规定,也不作具体的行政管理,而是充分依靠征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约束。而在很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则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由政府出面组织各种利益相关方参与,或以登记、设立公共信息中心、发布信息公告等公共信息服务的方式推动信用数据在社会成员中的共享。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促进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建立公共性的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档案。为解决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问题,应将一些强制性的信息(如社保、纳税、环保、水暖电气供应、工商管理和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信息纳入数据库中。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征信系统建设初期信息匮乏的“死结”,而且政府的参与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小企业贷款的发放。

(二)对小企业实施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

由于目前我国小企业的融资以银行为主渠道,对小企业实施财政和金融支持的重点应该是对为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或其他借贷机构发放再贷款和税收减免政策。央行可以从再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各商业银行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政府还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通过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

(三)发展政策性或商业性小企业专业担保公司。

小企业需要担保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大企业,发展专业担保公司,使担保成为连接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桥梁,有助于小企业解决融资约束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出资成立政策性小企业担保公司,通过再担保制度为其他担保机构提供增级担保服务;或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外资等设立小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担保体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