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怎么炖好吃?
“冬酿腊肠,春炸春卷”,这句话出自岭南著名童谣《八月十五月光光》——这首歌描述了传统广府人家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天:冬至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腊味、制作月饼,而小孩子则提着纸灯笼到处玩,唱着歌,好不热闹! 作为广府人,我似乎对腊味的感情比别的地方的人要深厚许多,可能因为从小喝腊肠汤、吃腊味煲仔饭长大的缘故。
关于腊肠,民间流传着一个 “四九风味” 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次进犯广州城,百姓深受其扰。一天凌晨,一位身怀六甲的妇女带着四个年纪幼小的孩子,背靠着城墙根煮食,不料被一个倭寇看见,欲行不轨。这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毅然跳入火中,用自己的身躯盖住了四个孩子;而倭寇则一手持枪,一手扒开燃烧着的母亲,试图抢出孩子。
就在这时,一声厉啸划破长空,从远处飞驰而来一只竹筏,上有一名绿林好汉,手持双刀,直取倭寇首级。随后又有数十名绿林好汉纷纷驾舟涌来,把倭寇全部消灭,而这名母虎般的妇女,就是后来被民间尊称为 “冼夫人” 的传奇人物。
虽然这是一个歌颂英雄的故事,但其中也提到了 “四物” ——糯米、猪肉、食盐和白酒,也就是说,这 “四物” 是古代酿造腊肠的主要原料。今天人们制作腊肠,大多还是使用这些食材。 不过现在有了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使得制作腊肠变得更加便捷。以前都是手工切割肉丁、手工编织肠衣、手工灌制香肠,现在只需要把切好的肉片用调味料腌制半天,再把腌好的肉片塞入肥瘦相间的肠衣内,用线扎口后,放入蒸笼蒸煮即可。
做腊肠,最好选择猪后腿肉或五花肉,这样口感会更好。有经验的师傅在调酱料时,会放一些糖进去,这样做出来的腊肠色泽更加诱人、味道也更特别! 除了做成咸口的腊肠之外,有人也会尝试做出甜的腊肠。在传统的甜酱基础上,加入花生酱、芝麻酱等,味道也非常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