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城头土缺什么?
五行,也叫五行的说法,是中国古代的源流。它本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但它们并没有现代化学意义上的实体性。后来人们把金、木、水、火、土等作为五大元素,将上述五个元素的阴阳属性(阴指阴性,阳指阳性)加以配合,从而形成了“五金”、“五木”、“五水”、“五火”和“五土”。 这里,要理解的是,五行是古代中国人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分析而提出的概念系统。这一观念体系最初没有涉及到人体,因此也谈不上对人体的影响了。所以,所谓的“土命”、“缺水”或“缺土”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由于人的身体是由各种各样的组织构成的,而这些组织的性质又可以归结为阴阳五行之中,于是中医就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的概念并逐步发展出了“五行五脏说”。其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此外还有“五脏化气”“五脏应时”、“五脏受邪”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均有记载。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中医学还提出了“六淫”致病的观点。所谓“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邪气。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对人体的伤害都是渐进的,开始的时候轻,逐步加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转为重病。 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感受六淫之邪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之人,春季少去花丛中,以免感染花粉;夏季不要贪凉,以防寒湿致病;秋季早睡早起,防止寒邪伤身;冬季温补避燥,使体内阴气得以滋生等等,均是防范六淫之邪的方法。 五味、五劳七伤、五官、五情等等,都是在五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概念体系。了解它的来历,或许对认识中医有所帮助。